台灣文化內涵豐富,閩台文化同大陸文化同根,台灣的媽祖文化、關公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的根都在大陸,都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宗,中華文化是中國和平統一的精神基礎。相同的民族文化是連結海峽兩岸中國人情感的紐帶,為弘揚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和平統一作出努力,這是海峽兩岸同胞的最高文化理念;擴大台海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同胞之間的感情,減少敵對意識,這是雙方的共識,兩岸應該採取各種形式增進文化交流,共同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為推展中國和平統一、為中華民族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宗,中華文化是中國統一的精神基礎
中華文化是中國多民族共同締造的中華文化與衣冠文物,輝煌的中華文化推展了華夏民族的發展和凝聚力的形成。台海兩岸同胞屬同根同源同種同文的炎黃子孫, “ 血濃於水 ” 的親情,休戚與共的民族感,共同的民族歷史、文化將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廣大中華兒女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文化特質,始終一脈相承。兩岸婚喪嫁娶、飲食、風俗、習慣相近,講究夫婦之愛,父子之愛,兄弟之情,朋友之義,奉行相同的人生觀、倫理觀。與世界上其它的民族相比,中國人所擁有的 “ 炎黃子孫 ” 、 “ 龍的傳人 ” 等民族文化意識更為根深蒂固,這種血脈相連、血濃於水的民族認同感強烈地影響著海峽兩岸同胞,因而增強了華夏民族的群體理念和感情聯繫。另外,歷經幾千年而錘煉形成的中華文化,如天下興旺,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發奮圖強、堅忍不拔的奮發精神,百善孝為先,濃德載物等都是中華文化的精粹,這些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將兩岸同胞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成為海峽兩岸同胞相互交流、團結、合作,共同推進中國和平統一的精神紐帶和堅實的基礎。雖然台海兩岸文化一脈相承,血緣緊密相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近年來台灣當局卻從謀獨需要出發,隨意低毀、分割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強行推展文化分離,造成了台灣島內廣大民眾的思想混亂。常言道,情牽兩岸,月共一輪,台灣同屬祖國的大家庭,海峽兩岸是一家人,兩岸同胞儘管歷盡五十多年的分隔和悲歡離合,但是割不斷血脈相連的中華文化,抹不去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絕大多數台灣同胞反對 “ 台獨 ” ,希望國家富強、民族和平統一,這是兩岸同胞向往和追求的共同心願和目標。
二、 台灣當局強化文化分離, “ 去中國論 ” 意在 “ 謀獨 ”
台灣當局透過 “ 去中國化 ” 的 “ 法律修正案 ” ,將現行 “ 民法 ” 總則及 “ 施行法 ”“ 服從中國法律義務 ” 等字眼刪除,並強調,修正主要為避免與 “ 中國 ” 混淆,確保台灣的 “ 主體性 ” , “ 國家 ” 名稱是 “ 國家 ” 的表征,使用與 “ 其它國家 ” 明確區隔的名稱,更有凸顯 “ 國家地位主張 ” 的國際法意義︰
一是在政治上,清除台灣帶有 “ 中國 ” 、 “ 中華 ” 意涵的標記與符號,而以 “ 台灣 ” 取而代之,在口頭上及正式公文中用 “ 中國 ” 指稱 “ 大陸 ” ;
二是在歷史上,割裂中華民族的歷史,把 “ 台灣史 ” 與 “ 中國史 ” 、 “ 本土文物 ” 與 “ 中國文物 ” 人為分開,將 “ 本國史地 ” 的考試範圍限定為 “ 台澎金馬 ” 等;
三是在社會上,把 “ 中國 ” 與 “ 台灣 ” 對立起來,成立以 “ 台灣 ” 為名的 “ 本土社團 ” ,強迫原來冠以 “ 中國 ” 、 “ 中華 ” 或 “ 中華民國 ” 的全台性民間社團 “ 正名 ” ;
四是在文化上,極力割裂 “ 台灣文化 ” 與中華文化的內在聯繫,突顯台灣文化自身的 “ 主體性 ” ,大幅修改教科書與課程綱要,全力推行所謂的 “ 台灣主體性 ” 教育,用 “ 台灣觀點 ” 歪曲歷史;
五是在軍事上,將過去台軍 “ 為中華民國而戰 ” 的理念,改為 “ 為國家生存和發展而戰 ” 。而在對外關係上,台灣當局則把推展 “ 無邦交國代表處的更名案 ” 作為工作重點,圖謀將台駐外機構一律改名為 “ 台灣代表處 ” ,在新版的 “ 中華民國護照 ” 上加注英文 “ 台灣 ” ,甚至鼓吹要以 “ 台灣 ” 名義申請 “ 加入聯合國 ” 。
近年來,台灣當局在推行文化分離的同時,加快了 “ 去中國化 ” 的步伐,這是其 “ 謀獨 ” 理念的本質性暴露。儘管台灣不斷強調 “ 中華民國 ” 、 “ 不改變現狀 ” 、 “ 不排除與大陸發展任何形式的關係 ” ,但實際上其 “ 台獨 ” 立場並未有任何改變,追求 “ 獨立建國 ” 仍是其最終目標,因此,從文化上著手,推行以 “ 台獨 ” 為目的的 “ 去中國化 ” ,為 “ 台獨 ” 培植基礎也並不為怪。
眾所周知,台海兩岸情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陳水扁透過 “ 公投 ” 、 “ 製憲 ” 、 “ 正名 ” 模式謀求 “ 台獨 ” 的道路越來越窄,所以,改變模式,從分割中華民族文化上著手,製造輿論、聲勢,加快 “ 去中國化 ” 的步伐,便成為陳水扁謀獨的唯一選擇。近期,以促陳水扁下台為訴求的台灣 “ 百萬人反貪腐倒扁運動 ” ,更是讓陳水扁坐臥不安,擔心其一心一意謀獨的政權在一夜之間崩潰。
三、 文化分離造成台灣青少年思想混亂,其潛在的危害性不可低估
台灣島內 “ 去中國化 ” 文化分離,已經成為發展海峽兩岸關係中一個極其危險的原素,其潛在的危害性不可低估。台灣青少年,如果長期受到 “ 去中國化 ” 的洗腦,勢必弱化他們對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了解與認同,形成片面、失真的 “ 台灣主體性 ” 文化,從而對兩岸關係穩定與和平統一的基礎造成嚴重的威脅。而台灣當局 “ 去中國化 ” 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讓台灣民眾、特別是下一代在思想上不斷增加 “ 台灣主體 ” 意識,從文化層面推行 “ 台獨 ” 。在青少年的教育上,台灣當局費盡心機,大力修改教科書和課程綱要,全力推行所謂的 “ 台灣主體性 ” 教育,用 “ 台灣觀點 ” 歪曲歷史,加大考試中 “ 台灣本土 ” 的命題比例,強行推展 “ 台語 ” 教學,弱化 “ 國語 ” 的地位,向下一代強行灌輸台獨思想。
台灣當局為了自身謀獨需要,推出 “ 去中國化 ” ,已經引起了台灣同胞的強烈反對,不少人表示,此舉是為了培植其台獨文化基礎和精神基礎,其目的是為了切斷台灣年輕一代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記憶與優秀文化的感情,是在貽害子孫,斷送下一代,我們決不會接受。台海兩岸同胞應該認清 “ 去中國化 ” 的本質和其危害性,共同關注、致力于推展和宣傳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要想方設法正視聽、清本源,讓台灣的下一代接受到華夏文化衣冠文物史教育,了解到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底蘊,讓台灣的青少年永遠牢記自己是華夏龍的傳人,致力于中華民族復興與祖國和統大業。
四、繼承和發揚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實現海峽兩岸和平統一是眾望所歸
具有五千多年衣冠文物史的中華民族創造了世界所罕見的燦爛文化,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前,我們應該繼續加強海峽兩岸在文化領域的交流與發展,繼承和發揚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共識和認同,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凝聚力,進而實現祖國和統大業。
台灣當局為其自身 “ 台獨 ” 需要,極力分割中華文化,編造謊言、 歪曲歷史,不惜貽誤下一代,極盡 “ 去中國化 ” 之能事,企圖否定中華民族歷史和現狀。陳水扁和呂秀蓮都是大陸福建人,台灣除了少數原地居民之外,大部分都是大陸福建人,可是以陳水扁和呂秀蓮為代表的台獨分子竟然數典忘祖,可以連自己的祖宗都忘記、連自己是華夏子孫的傳人都不承認。台灣當局妄圖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險惡意圖,違背了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意願,違背了國際公認的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對此,我們兩岸同胞要認清這一險惡用心,共同致力於加強文化交流和往來,加大中華優秀文化宣傳和推展的深度、力度和廣度。台海兩岸文化有著相同的共性並各具特點,進一步加強雙方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對於消除以台獨為目的的 “ 去中國論 ” ,對於弘揚優秀中華文化、教育下一代,對於實現民族和平統一大業都有著重大現實意義。我們兩岸同胞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推進兩岸文化的發展,開創兩岸文化合作的新局面,以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道統為主線,擴大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兩岸燦爛輝煌的中華民族文化。
|